每当阅读《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学典籍,未尝不慨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如此璀璨的祖国医学文化,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世界医学之林中的奇葩。以其富含科学性的生命力...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3645
舌与五脏六腑都有联系,通过经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舌为脾之外候,而舌苔是胃气上蒸形成,所以望舌最能了解脾胃的情况。 内伤杂病以舌划分五脏的规定:心肺居上,所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肾;肝胆居躯体之侧...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3607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苔的变化上反映出来。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气夹饮食积滞之浊气上升而生;一是邪气上升而形成。 望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苔质指舌苔的形质,包括舌苦的的厚薄、润燥、糙粘、腐腻、剥落、有根无根等变化...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3656
疾病是复杂的,临床常常有脉症不符的情况。这就是脉学提到的“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与症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时候脉与症不一致,也就是脉症不相应,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判断疾病的顺逆来说,脉症相应者主病顺,不相应者逆...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3761
“火郁发之”是火热证重要治疗原则,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与“热者寒之”、“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等构成了热病治疗体系。学习和掌握“火郁发之”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火郁”之证贵在圆通当以...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4652
在《伤寒论》六经病的治疗中处处体现重视脾胃、以脾胃为中心的思想。 1.太阳病太阳中风从发病机理方面就强调了“营卫失调”,即所谓“阳浮而阴弱”,而营卫化生和脾胃密切相关,(可以说营卫病属于脾胃病范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者...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5944
脾胃为后天之本,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临证用药要注意时时顾护胃气,如果只考虑本脏而忽略了脾胃,往往伤及脾胃,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云:“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4340
做为临床医生,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最具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不但能培养我们的临证思辨能力,而且有证有方,疗效卓著,其学术价值已为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所证实,被后世奉为“医方之祖”。诚如朱丹溪...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4350
六经的传变六经的传变虽与病邪轻重、正气强弱以及治疗护理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关,但总的以胃气盛衰为前题。一般而言,胃气弱,邪气盛,则病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病进;若胃气强,抗邪外出,由里出表则病退。如《伤寒论》第4条...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5048
脾为太阴湿土,属阴,病理情况下多阴证、虚寒证为主;胃为阳明燥土,属阳,病则阳证、实热证居多。脾与胃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脾胃病先别阴阳,就是脾胃分治。 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负责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4454
历代对泄泻的治法比较全面的论述,首推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在总结前人治疗泄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其论述系统而全面,被称为泄泻治疗学上的一个里程碑...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9268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主表证、虚证。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外邪袭表,营卫不和,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捍气...
发布时间:2018-04-20阅读:1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