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业教授论临证脉症顺逆

发布时间:2018-04-20 14:49:46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疾病是复杂的,临床常常有脉症不符的情况。这就是脉学提到的“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与症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时候脉与症不一致,也就是脉症不相应,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判断疾病的顺逆来说,脉症相应者主病顺,不相应者逆,逆则主病凶。一般来说,凡有余病证,脉见洪、数、滑、实则谓脉证相应,为顺,表示邪实正盛,正气足以抗邪;若反见细、微、弱的脉象,则为脉证相反,是逆症,说明邪盛正虚,易致邪陷。再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抗邪;久病脉来沉、微、细、弱为顺,说明有邪衰正复之机,若新病脉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久病脉见浮、洪、数、实,则表示正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


脉证相符有一层意思是证候比较单纯,患者往往病程较短,没有夹杂,症情单一,采用简单的温清消补即可,容易治愈,使用称之为顺。


脉与症的不相应有两种情况

一是假象,就是说脉与症有一真一假,或为症(包括舌像)真脉假,或为症假脉真,所以临证时必须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从舍,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


舍脉从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者,则症所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肠胃,是真;脉所反映的是因热结于里,阻滞血液运行,故出迟细脉,是假象,此时当舍脉从症。在辨病论治的情况下,也常常舍脉从症。比如肝胆胰腺方面的疾病,往往为湿热所致,有时脉象不支持,但从病机出发,要从湿热论治。这些情况一般舍脉从症的时候多。


舍症从脉: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内,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辨证论治时舍症从脉的情况很多。比如神疲懒言,四肢乏力,脉反滑大而有力;畏寒喜暖,欲厚衣裹腹,脉反沉滑有力。这些属于假象,本质是实证,病机为邪气郁闭。前者是中焦积滞,脾之清气不升;后者是气郁,阳气不能外达。有的患者胸闷气促,善太息,胁肋胀满,脉却沉细无力;也有患者急躁易怒,口干欲饮,舌质红绛,而脉浮大无力。前者是中气下陷,后者是虚阳上越。


二是寒热错杂、或者虚实夹杂,这种情况临床更多见,因为病程比较长,正气与邪气互相影响,其脉和症都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质的某一方面,所以在论治时要标本兼顾,寒热并调,虚实同理。当然最重要的是寒热虚实的偏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慢慢摸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