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脾胃为中心辨治心律失常(二)

发布时间:2017-05-13 11:54:02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1 顾护脾胃,益气生血以治病求本

    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健运与否,直接影响胸中宗气的生成,即心肺二脏的功能。脾胃亏虚,宗气不足,则心气虚衰,鼓动无力,导致心系疾病的发生。中医理论认为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而二者皆来自于饮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水谷精微。《灵枢·玉版》指出:“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内经》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明代皇甫中《明医指掌》指出:“血者,水谷之精也,化生于脾”。脾胃虚弱,则致血亏不能灌注,血脉不充,心脉失养,久则难行君主之令,心病由生。

    对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应以归脾汤、八珍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五爪龙、白术、茯苓、龙眼肉、炙甘草等。其中黄芪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之要药,又能托举阳气,利尿消肿,既补又升,对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疗效颇佳。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黄芪有保护心肌、改善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然黄芪性温偏燥,故常佐以知母以防温燥之弊。五爪龙,即南芪,此药无温燥之性,应用于气虚兼有热象,效果亦佳。

      临证中尤应重视患者的脾胃受纳及运化功能,脾胃功能正常是遵医服药坚持治疗的基础。故应少用大黄、苦参、龙胆草等苦寒之品,此类药多易损伤脾阳,致脾虚下陷,形成气虚不举之症,临证用药首当顾护脾胃,缓图其功。同样慎用熟地、阿胶、黄精等滋腻之品,以防碍胃,若病情使然,多佐以麦芽、鸡内金、陈皮、砂仁、木香等理气醒脾,健脾消导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