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方

发布时间:2014-06-04 17:56:05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⒈方名:大运方

⒉处方来源:邢月朋老师自拟方。

⒊组成:人参10g,黄芪30g,黑附子6g,肉桂6g,柴胡10g,升麻10g,桔梗10g,枳实10g,麻黄8g,熟地10g,麦冬10g,五味子10g,丹参15g

⒋功用:益气温阳,运转气机。

⒌方解:方中人参、黄芪补气升阳为主,辅以附子、肉桂温阳散寒,使气充阳升;柴胡、升麻引二阳之气左右而升,桔梗载药上行升清气,枳实宽胸理气降痰浊,合用升清降浊运转气机;麻黄、熟地补肾生新,散寒而不腻膈,更有麻黄善发阳气,行于脉道以助行气之功;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留助心阳,以防温热之药使心气耗散;丹参养血活血,以除阳气不充而气滞血瘀之弊。诸药配伍,益气温阳、运转气机,气充阳生,阴寒自散,脉道充盈,气血运行。可谓之: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名大运方。

⒍主治:心悸、眩晕、厥证、胸痹病证属气虚阳衰、气滞寒凝证。临床症见心悸、怔忡,气短,胸闷,头昏晕厥,神疲无力,舌质淡暗,苔薄白,脉迟、涩。西医诊断: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等。

⒎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⑴大运方用于气虚阳衰、气滞寒凝者。《素问》:心藏血脉之气。心气虚,在心则胸闷、气短、怔忡;在脑则头昏晕厥、神疲乏力;在脉可见迟、涩。“迟来一息至唯三,阳不胜阴气血寒。”气虚阳衰,阴寒内生,水湿不化,气滞不达,血不以行,则诸症内生,临床可出现心悸、眩晕、胸闷、气短等,本虚标实为本证的主要病机。

西医诊断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等,证属气虚阳衰、气滞寒凝证。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气短,胸闷,头昏晕厥,神疲无力,舌质淡暗,苔薄白,脉迟、涩。

⑵该方的加减规律:血瘀者,加丹参12g,川芎10g,赤芍10g,檀香10g,砂仁10g等行气活血药;气阴两虚者,去人参,加西洋参10g,沙参10g,天冬10g;阴虚甚者,加大麦冬剂量,并加生地10g,玄参10g;脾阳虚者,加干姜10g,炒白术30g;伴心悸、失眠者,加龙齿15g,夜交藤15g;气虚甚者加黄芪至40g,阳虚寒凝明显者加干姜6g,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5g,仙茅10g;挟痰者加瓜蒌12g,薤白10g、半夏10g;挟饮者加茯苓15g,白术15g;兼气滞者加柴胡9g、郁金12g。血压高,口干苦、舌红苔黄等症,加夏枯草12g,玄参12g,黄芩12g

⒏验案举要:

验案一,厥证属阳气亏虚,清阳不升,肝经郁热证,治疗以大运方温阳益气通脉,兼以清肝降火。

姚某,女,54岁。初诊2009721,阵发性头晕、黒蒙、意识丧失10天就诊。患者于10天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头晕,继而黒蒙、意识丧失,经休息持续约5分钟后症状缓解,意识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4天前上述症状再发,为求进一步治疗而就诊。刻下症:阵发性头晕,黒蒙,意识丧失,周身乏力,畏寒怕冷,心中烦乱,饮食二便正常。舌质暗,苔薄黄,脉沉缓。查:心率50/分,血压200/110mmHg。心电图: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异常。心肌酶正常。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综合舌脉症,中医诊断:厥证,证属阳气亏虚,清阳不升,肝经郁热证。治疗以温阳益气通脉,兼以清肝降火之法。方选大运方加减:黄芪30g,生晒参10g,升麻6g,柴胡6g,桂枝10g,桔梗10g,枳实10g,夏枯草12g,玄参12g,黄芩12g,黑附子6g,麻黄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09728,患者服上药7剂后未发作头晕、黒蒙、意识丧失等,仍有乏力,心慌、气短,体力有所恢复,畏寒肢冷有所改善,无心中烦乱,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细缓。血压130/75mmhg,心率55/分,心电图缺血有所改善。此所谓阳气渐复,血脉自畅,心血有养之理。目前肝经郁热证已消,故原方去夏枯草、玄参、黄芩,加麦冬10g,五味子10g以生津敛阴。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200983,诸症明显好转,时有气短乏力,为巩固疗效,上方黄芪加量为40g以增补气之力。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2009810,患者面色红润,体力增加,心悸、气短、乏力未作,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心气得复,心有所养,阳气得温,故诸症消失,但脉虽沉细缓和,尚欠有力,还需要进一步调治,以益气升降汤补益宗气,益气升清,巩固治疗。黄芪30g,生晒参10g, 升麻6g,柴胡6g,麦冬10g,五味子10g,山萸肉10g,枳实10g,桔梗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验案二,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阴阳两虚证,治疗以益气滋阴,温阳通脉法,大运方加减治疗。

李某,女,76岁。初诊2006615,心悸、胸闷间断发作2年,加重5天就诊。刻下症:心悸阵作,头晕,偶有黑蒙 ,腰膝酸软,少气懒言,畏寒,胃纳可,夜寐一般,夜尿频。舌质淡暗、苔少,脉沉迟。既往有冠心病病史5年, 高血压病史5年。查体 :血压160/80mmHg。心率51/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涩。形体偏胖,两肺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50/分,可闻及早搏3/分,二尖瓣听诊区可及收缩期杂音。双下肢不肿。查24h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532次、大于2.0'R-R间期12次,Ⅱ°窦房传导阻滞。心脏彩超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钙化、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律失常(II°窦房传导阻滞)、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心悸 阳虚寒凝,肾阴亏虚证。继续予以西药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贝那普利、硝苯地平控释片等治疗。并予以中药煎剂温阳益气,滋阴复脉,方选大运方加减:生晒参10g,西洋参10,沙参10g,天冬10g,熟地10g,淫羊藿10g,制附片6g,当归10g,丹参30g,生黄芪40g,炙甘草6g。水煎早、晚分服,日服1剂。

二诊2006627,患者服药治疗2周后,未再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症状较前好转。患者自觉心胸清亮开阔如常人。复查24h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13次。治疗前后心电图比较明显好转。患者以原方制成丸剂维持治疗。

⒐注意事项:本方之立方要点是温阳益气治其本,活血通脉,运转气机以治其标。在临床应用大运方时,应明确其中医辨证证型,在温补助阳的同时,勿忘顾护阴分。此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理,阴阳相济,阳生阴长。故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症情变化随证加减。

⑵本病为慢性疾病,可以在病情稳定后以中药丸剂巩固治疗。

⒑参考资料:

⑴该方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我院心血管科科研小组,对该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了临床研究并与心宝丸对照观察,1993年作为河北省科委的课题进行了临床总结和系统研究,经过2年的研究,取得了研究成果,获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课题研究的病证缓慢性心律失常,其主要病机是气虚阳衰为本,气滞寒凝为标,病位在心,治疗以益气温阳,运转气机为法,在益气温阳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运转气机,使气充阳生,阴寒自消,脉道充盈,气血运行,达到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治疗效果。在中医中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面,作出了尝试。课题研究中,其有效率91.7%,显效率51.8%,在应用中药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心率,维持时间长,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⑵发表论文:中药大运丸治疗缓慢心律失常108例临床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81期。

(整理者:于慧卿)


上一篇:谷精草汤
下一篇:重经典,做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