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舜老师对中医病名的观点

发布时间:2014-10-08 13:44:40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在科技突飞猛进、交织融汇的今天,任何一个学科都要不断吸收科技的长处、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发展,否则就被淘汰。中医现代化提出数十年,没有获得任何实质的突破,中医处在这样一个困境中。彷徨、迷茫、顾此失彼等等诸多问题困惑着我们。我的老师张士舜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全国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治愈病人遍布海内外。在此结合恩师临床实践及心得,以及中医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对中医病名进行商榷,意在抛砖引玉。


中医病名的订立必须着眼于中医发展、吸收现代科技、明确简洁服务患者为出发点,不能因循守旧、患得患失。中医的病名的发展也是从无到有,而且历代医家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出新的病名,并且在一定的否定和争鸣中促进了中医病名的发展和创新。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医病名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处于新科技爆炸式发生时代的中医人,更要有创新精神去促进中医病名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否则时不我待。


中医病名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以病因、病机、病位、主症、体征为主要依据来确立的,而这些信息主要依靠中医的四诊来获取,因此从获取疾病信息量角度看中医与西医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但中医治疗疾病的着力处是我们立足于环境和人的整体性、关联性、独特性,这是中医的长处。所以在中医病名的确立要勇于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摒弃不足,并且结合中医长处来作为立足点,对中医病名进行贴近临床、大胆的改革是必须的。


首先我们从单一致病因素看疾病,现代疾病致病因素已经远非前人的简单,物理因素所致复合外伤,枪伤、爆炸复合伤,化工、肥料、食品添加剂、水源污染、重金属、抗生素、合成药物、转基因药物、转基因食品、放射性损伤、辐射、过敏源、微生物等等致病因素而言,仅仅已经完全超出了前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所以从这些疾病的命名我们完全可以借用过来,和西医统一。否则人类再向外部太空进展、探索中,环境进一步改变,中医更会无所适从,何谈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在着眼现实而言,比如一个铊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如果我们不能迅速诊断,就会延误病情。再如发生的H7N9病毒,我们如果不深入研究其病毒变异,哪里会知道其前生今世以及未来。虽然中医药治疗病毒比如SAS、艾滋病有一定优势,但仅仅满足于现状是远远不够的,试问我们在前人基础上能否再进一步?如果中医学要取得进步,在急症面前就要有积极、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否认只会被淘汰掉。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决心,虽然我们现在有药物、治疗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但不代表我们将来还会这样被动。在不足面前勇于面对,积极科研攻关,在这方面一定能取得实质进展,而不是囿于病名之争,顾影自怜。


其次就内科疾病而言,如果简单的以肺系病症、心系病症、肝胆病症、脾胃病症、肾系病症、气血津液病症、肢体经络病症为分类方法,再以此为标注命名中医病名如喘证、淋证、咳嗽、不寐、胃痛、泄泻、水肿、腰痛等等,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是不能适应医学发展要求的,更是不能有效为广大患者服务的。以胃痛而言,胃炎、胃癌、胰腺炎、胰腺癌等等不同疾病都会导致此类症状,但是预后确有天壤之别。所以现有中医内科病名分类方法,只会在临床实践中大大增加医疗风险,造成误诊,延误病情,临床中医师在实践中不会采取这种疾病命名及分类方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以对西医疾病诊断明确的病名实行拿来主义,有何不可?在病名确立后我们更加灵活的采用中医的辩证论治,总结规律,我们会取得前人无法达到的高峰。或许有人认为中、西医学是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的基本概念不同于西医学的理论,把西医的病名搬过来,会给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思维方面的负面效应,更有甚者说取消中医病名会导致中医消亡。实则中医学发展停滞不前,正是这种不能与时俱进的疾病认识方法所导致。我的恩师在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中,20年前即明确提出三辨治癌理论,以食管癌、贲门癌治疗为例,它们的共同症状为进食梗噎不利、吐粘液,以中医命名为噎膈。但是食管癌和贲门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疾病,因为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不同,所以选择用药也会不同。但根据传统中医辩证看,患者同时都存在吐粘液的症状,开创性的引入了浊病的概念,临床选用二生汤,无论在改善症状、治疗疾病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取得了食管癌和胃癌的两项国家专利。这就是临床中不为病名所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很好诠释,也是为我们中医病名制定中做了很好的注脚。


再次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的一些疾病或者综合征,或者不为西医所认知的,按照中医病名进行总结和提炼,也是客观的,在这方面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


在规范中医学命名的方面,大胆的对西医病名进行拿来主义,并在临床实践中丰富我们的中医、中药理论实践水平,是大势所趋,只有在这种不断否定、创新中,中医才能再次迎来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