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科特色疗法及专科制剂(详细版)

发布时间:2021-12-30 16:39:44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针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室性早搏、心绞痛、心悸失眠等多发病,研制出参芪强心胶囊、羚玳熄风丸、参连宁心胶囊、安神定志丸、滋肾宁心胶囊、复方水蛭胶囊等系列院内制剂,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图片14.png

心血管科特色中医疗法

1.沐足疗法

沐足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将药物煎煮成液或制成浸液后,通过浸泡双足、按摩足部穴位等方法刺激神经末梢,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作用的治疗方法。

可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多种心脏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体质及合并病、兼夹症状(如失眠、肢体疼痛麻木)等,辨证组方治疗。

图片15.png

2.耳压疗法

耳压疗法是将药籽贴敷耳穴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效应,以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

耳穴疗法治疗的操作简单易行,较安全,一般无不良反应和绝对禁忌证。耳部分布有面神经、耳颞神经、耳大神经、枕大神经等,刺激不同的耳穴,其相关的神经核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交感、副交感神经进行调节,对改善心绞痛、负性情绪、睡眠等有良好的作用。

图片16.png

3.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当基质和(或)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合后,制成敷贴剂,贴敷于人体俞穴上,利用其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和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无创穴位刺激疗法。

穴位贴敷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确切、安全无不。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多种心脏疾病患者,也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合并病、兼夹症状,辨证选药组方治疗。同一穴位敷贴时间,每日或隔日1次。敷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现象应暂停使用。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或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图片17.png

4.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改善心肌缺血在基因、转录、蛋白、代谢等多个水平发挥作用。根据患者体质及合并病、兼夹症状,辨证选穴治疗。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等多种心脏疾病患者。

注意事项: 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病情不稳定者或有严重并发症,不宜针刺,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

图片18.png

5.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调整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质,调节内分泌等 作用。常用于气虚、阳虚、痰湿、血瘀证型的心脏病患者。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等引起感觉功能减退、皮肤愈合能力差者忌用。

图片19.png

督脉灸.jpg

雷火灸.jpg

脐灸.jpg

6.药物罐疗法

药物罐以配伍中药,应用拔罐技术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药物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

临床应用 可应用于阳虚质、 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心脏疾病患者,或疾病过程中兼见上述证型者。根据患者辨证、病位及主症辨证取穴施治。临床应用中要检查火罐口是否光滑,以防损伤患者皮肤。走罐、摇罐时用的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取罐。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

药物罐.jpg

图片20.png

7.中药热奄包疗法

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 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的一种外治方法。

临床应用 可用于冠心病、 动脉硬化等,具有一定疗效 。胸痛发作期和严重糖尿病、截瘫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对药物过敏、皮肤溃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或慎用。

图片21.png图片22.png


上一篇:肥胖症
下一篇:脑病三科 专科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