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药性与科学饮用

发布时间:2015-04-24 16:05:41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酒,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是一类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文化象征。饮酒与人的身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生活也因酒的点缀而更加丰富多彩。所谓酒就是指一类含乙醇(含量不低于0.5%)成份的(硬)饮料,也是人类制造的第一种人工药物,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既然酒有药性,就要科学地饮用。


1.对酒(精)的认识

中医认为:酒不仅饮料,也是是药物。一般而论,酒味苦、甘、辛,性温热;无经不达;有毒。具有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酒作为药物,首收载于《别录》,云:“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本草拾遗》“酒可厚肠胃、润皮肤、除湿气”。李时珍指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多饮则杀人顷刻。”《诸病源候论》也认为:“酒精有毒,有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脏腑,而生诸病也。”


中医用酒治病历史悠久,如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古代医学家在增强中药活血化瘀作用时往往加酒服用或佐酒煎熬,另外民间对于跌打损伤、活血化瘀者,常佐酒以散瘀止痛。用酒炮制中药还能改变一些药物的药性,如生地性寒,功能养阴凉血,经酒蒸后即为熟地,味甘性温,含糖量增高,地黄素等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增强了益肾滋阴养血添精补髓的功能等。


西医认为:白酒基本上是纯能量食物,不含有其他营养素。酒精在体内代谢将消耗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造成微量营养素缺乏。无节制的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酒能使血液不容易凝固,少量饮酒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某些癌症等疾病的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


西医在临床上内服酒剂(或酊剂)较少,酒精溶液常外用或医疗消毒。一般使用 95%的酒精用于器械消毒;70~75%的酒精用于杀菌。75%的酒精在常温25℃)下一分内可以杀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更低浓度的酒精用于降低体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


 2.酒应喝多少

一般说来,适量饮酒(可能)有益健康,过量饮酒有损健康。那么,这个度如何掌握呢? 现代研究表明: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为了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适量饮酒的限量值更低,即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 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的白酒75毫升,或50°白酒50毫升;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


 3.喝什么酒

常见的酒类有白酒、啤酒、葡糖酒、黄酒、米酒、药酒等。由于所含物质不尽相同,因而酒作用也有所差异。常喝有白酒、啤酒、葡糖酒、药酒。


白酒在医疗保健方面有作用:夜晚服用少量的白酒,可平缓的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催眠作用。饮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因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驱虫的作用。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是一种含有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且平衡性良好的饮料。具有利尿作用、促进胃液分泌、缓解紧张作用及治疗结石作用。


适当饮用啤酒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脉不畅、便泌均有一定疗效。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


适度饮用葡萄酒能直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张度。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葡萄酒能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尤其对身体虚弱、患有睡眠障碍者及老年人的效果更好。还具有助消化、延缓衰老等作用。至于药酒更不能乱喝,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


4.喝酒禁忌

对酒精敏感的人不应饮酒。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胰腺炎、肝脏疾病等的人群不应饮酒。血尿酸过高的人不宜大量喝啤酒,以减少痛风症发作的危险。驾车、操纵机器等需要注意力集中,对技巧或协调能力要求较高操作人员须应严格限酒。孕妇和儿童青少年应忌酒。另外,不宜空腹喝酒,冬季不宜喝酒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