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专家王丽丽:浅谈便血--大家一定要警惕,肛肠疾病“节后算账”!

发布时间:2024-10-12 18:51:04 本文来源:石家庄市中医院

王丽丽

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山院区肛肠二科主任,擅长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骶尾藏毛囊肿、结、直肠息肉、便秘、直肠炎、直肠脱垂、肛周湿疹、瘙痒等肛肠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 、肛瘘、肛周脓肿、出口梗阻性便秘等手术治疗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技术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肠道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保守 +微创手术治疗肛周湿疹、瘙痒症等;与内镜室合作开展胃息肉、结、直肠息肉等良性肿瘤微创治疗;早期发现与手术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等。

640.png

    

节后肛肠疾病多发主要与大家的生活习惯突然改变有关。一是,节假日期间不少市民参加各种聚餐活动,聚餐期间饮酒过度,加上不少人喜欢吃火锅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二是,节假日期间多数人生活作息不规律、生物钟紊乱,过度熬夜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三是,节假日期间饮食中肉类明显增多,蔬菜摄入减少。以上等等情况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肛肠疾病。

今天主要和大家谈一谈肛肠科常见症状 —— 便血

什么是便血,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色),均称便血。

便血的方式,有便时肛门滴血、喷血、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手纸擦血等,有时血与大便混合在一起。不过常见的是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

便血的颜色,一般会呈现出鲜红色、暗红色、黑色等,不同疾病会引起不同颜色的血便。鲜红色:一般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或出血部位临近肛门,多见痔疮、肛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暗红色:一般出血速度慢、出血量少、在肠道停留时间长。多见于小肠憩室、十二指肠溃疡、结直肠癌等。黑便:指大便呈现柏油样,这种出血大多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被消化分解,多见于食管癌、胃溃疡、胃癌、畸形胃粘膜损害等。

哪些疾病可以导致便血,具体有什么表现,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呢?

便血原因,最常见的是痔疮。中国有句俗话称 " 十人九痔 ",引发痔疮的原因是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血液因受阻不易回流,形成血栓淤积。久站、久坐、久蹲、便秘、过量饮酒和吃辛辣食物均可引起发病。痔疮出血一般为间歇性,多在排便后滴鲜红色血或喷射状出血,或手纸上擦血,血不与大便相混且多无疼痛,改善饮食或者休息后常可自行缓解。肛裂也可出现鲜血便,但常伴有排便时 " 撕裂样 " 及肛门周期性疼痛。其次是结、直肠肿瘤,尤其是直肠癌,也是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它表现为大便带暗红色血,或脓血粘液性大便,血常与大便相混,同时还有下腹坠胀、里急后重、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等排便不适症状及消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全身不适症状。

值得警惕的是老年人痔疮与直肠癌可能同时存在,部分人把便血认为是痔疮发作,忽略就医,往往自己用点治疗痔疮的药物,从而延误了病情,当发现时已是直肠癌中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凡考虑肛门出血者,应要求进一步检查,及时排除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不然则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还有就是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大肠炎性疾病也可引起粘液血便,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等表现。结肠憩室出血可少量、中等量或大量出血。还有一种特殊的便血情况,尤其是老年人应该警惕,就是缺血性肠病所导致的便血。患者往往会伴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血量较多等症状,多见于患有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

另外,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均可引起便血,小肠疾病等并不多见的原因也可导致便血等等。

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便血呢?

预防便血最主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及排便习惯。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要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软化大便,避免过量饮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蹲、久站,养成良好的作息及排便习惯。

出现便血怎么办?

出现便血后,大家也不必过度紧张,要及早到肛肠科就诊,肛肠科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问诊、查体及检查,给出专业的诊断,切忌自行购药治疗,存在侥幸心理或讳疾忌医,任由疾病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